GPT-5 要來了嗎?🌠Google 的天氣預測網站很吸睛
快訊:本期遲到加碼!GPT-5 即將問世、OpenAI 有機會跨足玩具界、Meta 重磅投資 AI 新創並釋出最新世界模型、Google 的天氣預測網站很吸睛、Adobe Firefly 新版本、微軟的上班族 AI 報告值得一看
本期同樣提供 Podcast,如果你沒時間閱讀,可以邊聽邊吸收重點!
點上方播放鍵,收聽這期電子報,內容使用 NotekbookLM 語音生成。
OpenAI 這週開始推出一系列 Podcast 節目,詳細介紹 OpenAI 未來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規劃。在第一集的節目中,CEO Sam Altman 就提到關於 GPT-5 的開發進度。由於目前 OpenAI 模型命名方式有點混亂 (例如 GPT-4.1、GPT-4o 傻傻分不清),因此 GPT-5 的主要目標是要改善這個狀況,將整合現有多種模型功能,提供大一統的介面,不管是即時問答、推理、深入研究等,可以不用一直切換模式或模型,預計今年夏天推出。沒錯!快到了~ (小編又要開始忙碌XD)。最後,Altman 也不經意帶到,未來不排除 ChatGPT 會出現某種形式的廣告 (該來的總是要來…)。
知名的芭比娃娃、變形金鋼製造商 Mattel,近日宣布與 OpenAI 合作,象徵著 AI 人工智慧也將融入玩具中,讓不少人開始擔心是否會對兒童的發展造成影響。根據目前 Mattel 所公布的,AI 將以「共同創作者」的形式,協助設計師快速生成視覺概念或功能建議,包括新玩具的概念發想、劇本撰寫和原型設計,希望能有效縮短研發時間。
未來 AI 也會直接融入到玩具產品中,打造可以跟小朋友互動的客製化玩伴,也有助於營造沉浸式的虛實遊玩體驗。Mattel 也強調,在發展 AI 玩具的同時,將把安全、隱私放在首位,會採取最嚴格的個資管理和內容篩選機制,並提供家長適當的監控工具,確保小孩的各類資訊不會被二次利用。看到這則新聞,小編想到恰吉和梅根是正常的嗎?

近期幾間科技大廠投資併購的風聲頻傳,Meta 也不落人後,以 143 億美元大手筆投資了 AI 資料標註公司 - Scale AI。Scale AI 擁有各種不同領域的的專業人才,可以協助處理歷史、科學等各種領域的資料標註,為 AI 模型提供高品質的資料集。未來 Meta 將直接取得 Scale AI 在資料標註方面的專業,預期將有助於更有效率開發超大型的 AI 模型。但更重要是的事,Scale AI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Alexandr Wang 將加入 Meta,入主其新成立的「超智慧Superintelligence」實驗室,其任務是要發展媲美人類能力的通用型 AI。
這項交易衍生的問題是,目前 Scale AI 跟各家大廠都有合作,在傳出 Meta 入主消息後,包括:Google、微軟、xAI 已經紛紛計畫終止與 Scale AI 的合作關係,結果是好是壞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Meta 目前負責 AI 研發的大神 Yann LeCun 曾經提過,目前生成式 AI 很難發展到通用式 AI 的階段,他認為必須透過「世界模型」讓 AI 瞭解現實世界,才能有所突破。近期 Meta 就釋出他們最新的世界模型 - V-JEPA 2。所謂世界模型就像是可以反映真實世界物理性互動的模擬器,讓 AI 不僅能辨識圖片內容,更能理解物體之間的互動關係、物理法則,進一步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例如當一顆球在桌面滾動,V-JEPA 2 透過對物理法則的理解,可以預測到球從桌上滾動到邊緣後會掉落地面,而不會憑空消失或飛起來。若將之運用在生成圖片或動畫上,就不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生成結果。
V-JEPA 2 這類世界模型更有潛力的應用是在「機器人技術」上,它能讓機器人在沒有經過特定訓練的情況下,與一個從未見過的物體互動,或是在全新的環境中完成任務。因此這次 Meta 將 V-JEPA 2 模型開源,讓全世界的研究人員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有助於加速 AI 應用的發展。
Google DeepMind 最近推出「Weather Lab」互動網站,使用他們自己開發的最新天氣預報 GenCast 模型,動態展示即時性的天氣預測。GenCast 模型運用了類似圖像生成的人工智慧「擴散技術」,能提供未來 15 天的預報,特別運用在颱風、颶風的路徑預測,5 天前的預報準確度,逼近目前各大氣象機構 3.5 天前預報的水準。而且 GenCast 僅需約 8 分鐘就能完成 15 天的天氣預報,傳統預測方式可能要跑好幾個小時。
小編特別切換到上週從台灣附近擦身而過的蝴蝶 (Wutip) 颱風,GenCast 模型的預測路徑確實跟各大氣象機構很接近,跟實際颱風路徑也相去不遠。下次想要看看會不會放颱風假,也許可以參考這個網站的路徑預測 (誤)。
Adobe 在生成式 AI 的發展一直沒有交出令人驚艷的成績單,這週 Firefly 重大更新,釋出了 Firefly 手機版,Android 和 iOS 用戶都受惠。Firefly 手機 App 內建包括即時圖像生成、動態影片、生成式移除物件、生成式圖片擴展,讓你在手機上就可以輕鬆生圖、生影片。Firefly 不僅使用 Adobe 自家 AI 模型,還整合了 OpenAI 和 Google 的進階模型,可以輕鬆嘗試不同風格。當然,Adobe 仍會保障創作者權益,因此 Firefly 自動為 AI 生成的內容附上「內容憑證」,同時也允許生成的結果用於商業用途。小編實際試用,大致上功能都跟網頁版本差不多,對於 Adobe 的使用者來說,多一個可以隨時生圖的工具,對設計工作應該會有所助益。
The Browser Company 一直致力於推出 「AI 優先」的瀏覽器,不過近期確定終止了曾備受矚目的 Arc 瀏覽器開發,取而代之的是推出全新一代的 Dia 瀏覽器。與傳統瀏覽器僅提供瀏覽和基本功能不同,Dia 的核心在於其 AI 聊天工具,它可以像 ChatGPT 一樣,與你正在瀏覽的網頁內容和瀏覽歷史無縫互動。Dia 的終極目標是成為用戶的「應用程式」中心,讓網頁互動可以更個人化也更好用。目前 Dia 僅支援 macOS,而且還要排隊取得下載,但目前普遍來說的使用體驗是速度很流暢和介面的視覺設計也很出色,不過大家仍很擔心之後的發展,而且要挑戰 Chrome、Edge 的霸業也著實不容易。
AI 在職場的應用正快速增長,根據微軟近期釋出的報告指出,在過去兩年內,美國員工曾於工作中使用 AI 的比例幾乎翻倍,達 40% 以上。然而,儘管AI使用率不斷提高,員工對於自己的工作是否被取代的擔憂,仍是居高不下。導入AI的主要挑戰之一,是許多員工仍不清楚AI的具體應用案例或價值。只有少數使用者(16%)強烈認同組織提供的AI工具對工作有實質幫助。這突顯了組織在整合AI時,需要提供清晰的策略和指導,讓員工確實知道有什麼好處,進而提高使用意願和效益。研究顯示,如果領導者能清楚溝通AI的整合計畫,員工將會感到更有準備並更願意使用AI。
這份報告不只分析了上班族使用 AI 的情形,也反映了歐美上班族的工作態度,比小編預期的還要過勞,下班後處理公事的比例滿高的,晚上 8 點的會議增加 16%,超過 10 點還有 1/3 的員工會查看郵件,甚至星期天的收假症候群,會開始查看郵件並整理隔天的報告,數位化和 AI 化的世代,公私界線越來越模糊了,說好的 work-life balance 呢?
這份報告是微軟統計所有 Microsoft 365 用戶而來 (但不包含教育用戶和歐盟使用者),依照分析結果來看,幾乎可以做到分分鐘的程度,像是得出開會前10分鐘投影片編輯量增加122%等,雖然微軟有提到本次調查有依照法規進行去個人化,不會有個資問題,但一想到可以做到這麼細緻的分析,仍是對於網路服務有所顧忌啊~